<
112bw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大宋将门 > 第495章 醉翁有麻烦了
    根据王宁安的观察,理学兴起不是没有原因的,至少有两点很重要,其一是大宋对外战争不断失败,不但无力开疆拓土,还要奉献岁币,百般耻辱加身,又无力改变,只能转过头折腾自己人,进而陷入内斗之中。

    这就像小孩子一样,在外面很窝囊,打架总是输,他就会在家里闹,和父母长辈吼……逻辑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还有一点,那就是王安石的变法,的确是带来了空前的混乱,整个朝廷分成两派,疯狂厮杀,士大夫手段尽出,斗一个天昏地暗。人们开始疯狂排斥改变。

    而此时金国乘势崛起,把大宋打了一个稀里哗啦,皇帝都被抓走了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对外不行,变法革新不成……社会环境如此,自然造就了对外封锁,对内保守的理学大行其道。

    士大夫们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,反而精心耕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从圣贤之道里面寻求慰藉和归属……

    王宁安相信环境造就人,而国势也影响国民的心态。

    他花了8年时光,恢复幽州,消除岁币之耻,理学大兴的一个条件已经消失了,如果再能成功革新,避免陷入疯狂的内斗,另一个条件也就消失了。

    理学注定要扫入历史的灰烬。

    剩下的就是检讨儒学,修正儒学,让这门学问变得有用起来。

    孔老夫子已经死去了一千多年,他究竟说了什么,他的想法又是什么,谁也不能百分之一百肯定,我说的就是对的。

    就像小太子遇到的问题,孔子说要交友无不如己者,可以像文彦博那么解释,也可以像小太子那么想,甚至还有别的解释。

    不过这都不重要!

    重要的是其中一种想法,一统天下,不准别的想法存在,谁敢不听,就要打板子,这就过分了。

    更明显的例子就是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。”随你怎么断句,主流的意见,就是一致认为,要让老百姓蠢一点,笨一点,才好统治。

    王宁安还是相信儒家学说主体是好的,孔老夫子也不是个坏心眼的家伙。

    问题是如何阐释儒学。

    王宁安觉得至少要有两个限制,首先,儒学是修身立德的学问,能正人心,除邪念,让人人向善,有道德,讲良知。

    这都是好的,但儒学不是包罗万象,不是什么都涵盖其中,不是修成了圣人,便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

    靠着半部论语治天下,那是做梦!

    论语中的道理是能拿来治国,但是,必须有丰富的经验阅历,懂得更多的知识……赵普凭什么说这句话,他的确读书不多,可是赵普是小吏出身,在地方上摸爬滚打,十足的老油条,被赵匡胤发现提拔,一路辅佐,建立大宋,有丰厚的积淀,他才有那个豪气!

    说白了,赵普就像是有三百年内功的绝高手,给他一套少林长拳,都能打遍天下。别人呢?躲在书房里,光知道苦读书,别说半部论语,就算给他一百部,一万部,也一样没有用!

    王宁安认为要改革的第一点,就是限定儒学的作用,约束儒学的范围……不是学好了孔孟之道,就天下无敌了,打仗要去学军事,理财要去学算术,治河要学工程,经商要学管理经营之道,航海要懂水文……

    儒学为本,其他学问为用!

    两者并重,不可偏废。

    这样就给了其他学问的生存空间,不至于遍地都是无用的迂腐书生。

    至于第二点,则是要留出改错的余地……任何学说都不会完美无缺,适用千古。事实上,儒学能用两千年,已经算是奇葩了。

    有太多的学说,用不了几十年,便问题一大堆,漏洞百出,最明显的就是经济学,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没有预测准过,听他们胡说八道,还不如抽签算卦来的可靠。

    历代儒者,为了自抬身价,就拼命美化孔老夫子,从颜渊开始,便吹嘘孔老夫子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,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”好么,都成了幽灵了,前后乱飞。以后历代读书人,更是疯狂夸赞孔夫子,把他当成万世师表,至圣先师,似乎只要得到了老夫子的真传,就能治国平天下。

    可是别忘了,孔老夫子是什么人?

    不过是一个落魄的贵族,到处兜售治国之道,没人肯用,说句不客气的,他也是个失败者!至少是没有实现理想。

    跟着成功者学,不敢说一定成功,但是照着失败者学,那希望就更渺茫了……其实汉唐的皇帝都懂得这个道理,他们奉行外儒内法,以儒家为包装纸,以法家为内核。

    问题是到了大宋,士人集团一家独大,没有了其他声音,久而久之,自然就被儒家洗脑了。

    这是典型撒谎多了,把自己骗了,就好像欧洲的那些圣母们,用爱去感化一切,你有炸弹,我有爱和原谅!

    所以——难民还是他们自己留着玩吧,谁知道里面有多少奇奇怪怪的东西,而且圣母的另一面就是魔鬼,万一趁机塞进来一些坏家伙,哪怕只有百分之一,也能闹得天翻地覆,不可收拾……

    王宁安没有什么保留,把自己的想法和赵祯说了。

    赵祯更是很快就接受了。

    其实这两条早就在做了。

    六艺学堂,纳入了武学、算学、商学、天文、水利、医学……这不就是王宁安说的,儒学为体,百家为用马!

    至于第二条,王宁安提倡兼容并蓄和知行合一,也切中要害。儒学不应该是一门食古不化的学问,而应该是开放的,兼容的,能不断升级的……

    说穿了,就是以六艺的理念,推广全国,重塑儒学的根基,重新梳理包装,让这门古老的学问焕发新生机!

    赵祯很欣赏王宁安做事的态度,其实这小子表面上激进,但是骨子里是很保守和稳健的一个人。

    儒家问题不少,可是他没有贸然全盘推翻,而是采用修正改良的态度,让赵祯很安心,也很放心。

    “王卿,你以为谁能挑起重任,改革儒学呢?”

    王宁安笑道:“臣最多能敲敲边鼓,提出点想法,要改革千年儒学,非大儒不可!臣以为,应当让范相公和醉翁挑头,他们是最合适的人选!”

    范仲淹这些年也一直在著书立说,笔耕不辍。

    老范本身就很务实,又深受王宁安的影响,加上创办六艺学堂,他的思想和王宁安很相近,而且江湖地位足够高,不管是文坛,还是朝堂,都不能小觑范仲淹。

    至于欧阳修,文坛盟主,自然不用说了。

    近几年,欧阳修也颇做了一些事情。

    比如河北赈灾,比如治理幽州,他已经不单纯靠着文学起家,是名副其实的干吏。当然了,欧阳修本身能力还是比不了那些重臣的,还要靠着王宁安打下来的基础,但不管怎么说,让这两位站出来,绝对能和那些传统的腐儒唱对台戏,甚至战而胜之!

    提到了欧阳修,赵祯突然想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没错,是该让醉翁进京了,马上就要科举,这一科唯有醉翁能扛下来!”

    王宁安心中一动,嘉佑二年,欧阳修……显然,千年科举史上,最强的一科就要横空出世了……想到这里,王宁安甚至有些激动。

    不管是二苏,曾布,吕惠卿,还是程颐程颢,这些人都受到了王宁安的影响,有人正面,有人是负面的,但毫无疑问,他们全都升了级,点亮了许多新技能。

    想想吧,一群开了挂的妖孽,未来会有多精彩!

    难怪王宁安都要激动呢!

    嘉佑二年,正好就拿这一科,作为向传统腐儒开战的第一枪!

    只要六艺学堂的学子成绩好,考出了水平,天下人就会对六艺趋之若鹜,打响了招牌,自然有无数人投靠过来。

    王宁安的心中渐渐有了一个全盘的计划,他迫不得已从宫里出来,立刻告诉所有的门人学生,让他们做好应考的准备,拿出十二分的本事,一定要考好这一科!

    官场上从来没有秘密可言,龙昌期在皇帝面前丢了面子,赵祯随后召见了王宁安,又下旨调欧阳修进京。

    连番动作,聪明人自然能嗅得出味道,皇帝这是要搞事情!

    欧阳修是六艺第一任山长,之前几次六艺学生大放异彩,许多人身上都有功勋,如果这一次科举再有所斩获,天下第一书院,非六艺学堂莫属。

    而靠着育才有功,欧阳修绝对能杀进政事堂,眼下的朝局只怕就要彻底扭转,文彦博很糟心,可惜,他没有更好的办法阻止。

    当然,不是文彦博智慧不够,坏水不足,而是旁边还有个王宁安呢,他敢出手使坏,王宁安报复起来,能把他的祖坟都给刨了。

    只是文彦博偃旗息鼓,不代表别人就放弃了,一驾奢华的马车,从江南烟雨之地,到了西京神都,从马车上下来一个人,他叫钱暧,祖上就是吴越国王钱氏一脉。

    赵钱孙李,他们家排第二,仅次于老赵家,显赫到了极点!很不幸,钱暧和欧阳修,还是老冤家!醉翁有麻烦了……